慎独中和
解题
如果说《大学》是儒家人生哲学的话,那么《中庸》则是儒家的宗教精神,它探析了人类怎样在万物的演化之中实现和谐人与己、人与人、人与社会、人与自然的和谐,也就是推行中庸的精神原则。在儒家看来,中庸之道是最高、最完美的道德,人道的正直、天道的真理都包含其中。从这些思想来看,中庸的思想还体现了儒家的宇宙观、认识论和方法论。按照朱熹的解释,中庸即是不偏不倚、无过不及的平常之理。《中庸》把“诚”视作世界的本原,将对“诚”的追求作为“人道”的准则,同时提出了“博学之”、“审问之”、“慎思之”、“明辨之”、“笃行之”的学习过程与认知方法,程氏兄弟(程颢、程颐)认为,《大学》是“初学入德之门”,为孔子弟子曾参所述,《中庸》是“孔门传授心法”,践行中庸,人得以找到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。
原 文
天命之谓性],率性之谓道],修道之谓教]。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],可离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莫见乎隐]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
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]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],天地位焉],万物育焉。
译 文
人的自然禀赋叫做“性”,遵循本性行事叫做“道”,阐明发扬“道”的原则修养叫做“教”。道是人们一刻也离不开的。可以离开的那就不能叫做道了。所以有品德的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也是谨慎的,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。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,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。所以,品德高尚的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是谨小慎微的。
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“中”,表现出来以后,符合节度,叫做“和”。中,是天下最大的根本;和,是天下普遍的法则。如果达到中和,那么,天地各得其所,万物就得到滋润,不断生长发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