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首诗表面看是一首写景的诗歌,实际是一首哲理诗。近代陈衍称赞“晦翁登山临水,处处有诗,盖道学中之最活泼者”(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三)。诗人写他春日在泗水边寻找春天,感觉到只要春天来了,一切风景都为之一新;只要春天存在,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,“万紫千红总是春”。表达了诗人体悟了儒家大道之后,感到无往而不适的自由充实与快乐。诗中泗水,是孔子讲学的地方,借泗水寻芳比喻在圣贤书籍中寻求真理,以找到“春天”、识得“东风面”比喻悟通大道,获得了精神的信仰和心灵的自由。
当然将它作为一首单纯的写景诗来看,也很不错。但和多数写春天的诗歌不同,这首诗强调的是春天改造一切的力量,以及春天的博大和无处不在。“万紫千红总是春”也很豪迈、很有气势,和很多诗惜春伤春的感伤情绪也迥然不同。
在结构上,这首诗首句“寻”字引领,第二句为寻得的结果,三四句则为寻得后的感悟。诗歌语言通俗,以寻春和求真理做类比,将抽象哲理诗化,给人以启发。就用字来看,前有“寻”、后接“识”,“万紫千红”承“无边光景”,“总是”应“一时”,前后融贯,照应自然,针脚异常细密。
春宵 苏轼
春宵一刻值千金,花有清香月有阴。
歌管楼台声细细,秋千院落夜沈沈。
春宵:春夜。
歌管:歌指歌声,管指箫笛一类乐器,这里指代歌舞和音乐。
夜沉沉:夜色深沉。
【评析】 苏轼(1037—1101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仁宗嘉祐二年(1057)和弟弟苏辙同年进士及第。在变法上,苏轼主张渐变,和王安石变法主张不同,神宗时自请为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处任通判、知州等职。神宗元丰二年(1079),被诬以诗诋毁朝政,贬黄州(今湖北黄冈)团练副使。哲宗元祐年间被重新起用,历任翰林学士、兵部尚书、礼部尚书等职,又不同意司马光全盘推翻变法措施,自请为杭州、扬州、定州等地知州。新党再次执政后被贬惠州(今属广东)、儋州(今属海南)。元符三年(1100)徽宗即位后始遇赦放还,次年卒于常州。谥文忠,是宋代卓越的文学家,在诗、词、文等方面均有一流造诣,为北宋中期文坛盟主,在诗、词、文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。其文挥洒自如,明白洗练;其词无事不可写、无意不可入,别开豪放一路;其诗题材广泛,构思新颖,善用比喻,语言爽逸。
这首小诗,用清新明快的语言,描绘了春夜的温馨美好,表达了对春宵的喜爱与珍惜之情。诗歌首句即言“春宵一刻值千金”,饱含喜爱珍惜之情。后面三句前一句写自然之静谧美好,后两句写春夜中人们沉醉歌舞楼台的喜乐。花朵散发清香,月光静静在云中移动,地下的花枝树影也随之变化,“月移花影上栏杆”,“云破月来花弄影”,景色多变而又幽静清丽;隐约的楼台歌舞传来,声细细,更觉得春夜的静谧美好,而一切都在夜色中渐渐沉静下来,睡了过去。这春夜多么美好呀!
“春宵一刻值千金”的夸张和比喻,直指时间,让人警醒,唤人珍惜,尤其是对那些稍纵即逝的最美好时光,于是也常常布在人口,更常常用来指新婚时的甜蜜时光。
城东早春 杨巨源
诗家清景在新春,绿柳才黄半未匀。
若待上林花似锦,出门俱是看花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