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齐贤很有度量,当初亲眼看到自己的仆人偷走几件银器,却没有把这件事说出来,给那位仆人留足了面子。但是他做事也很讲原则,任免官员的时候,坚决不推荐曾经有过小偷小摸行为的那位仆人做官。他的这些优点值得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学习。而那位仆人只因一时利欲熏心,贪图小利,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前程,真是令人惋惜。
由此,我们应该时刻以那位仆人的教训来警醒自己,在利益面前一定要忍住贪婪之心。人们都在追逐自己的利益,趋利避害,但是,“利”与“害”一直都是形影不离的,如果只为贪图眼前的小利而不顾日后会造成的大害,那么这个人就真是一个目光短浅之人。
其实,很多人都很难做到在利益面前心如止水,没有丝毫的贪念。因为人们在面对利益的时候,脑海中充满了对美好结果的遐想,从而产生了自我麻痹的倾向,对可能造成的危险就视而不见了。俗话说,“知其弊方能用其利”,我们只有遇事不冲动,冷静分析其中的利弊,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。
曹州于令仪者,市井人也,长厚不忤物,晚年家颇丰富。一夕,盗入其家,诸子擒之,乃邻舍子也。令仪曰:“尔素寡过,何苦而盗耶?”“迫于贫尔。”问其所欲,曰:“得十千足以资衣食。”如其欲与之。既去,复呼之,盗大惧,语之曰:“尔贫甚,负十千以归,恐为逻者所诘。”留之至明使去。盗大恐惧,率为良民。邻里称君为善士。君择子侄之秀者,起学室,延名儒以掖之。子及侄杰效,继登进士第,为曹南令族。
曹州的于令仪是个普通百民,为人处世忠厚老实,不做损人利己的事,晚年的时候,家境非常富裕。有一天夜间,有个小偷潜入他家,他的几个儿子将小偷抓住了,一看,才发现这个小偷其实是邻居的儿子。令仪问道:“你向来很少做坏事,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?”那人回答令仪说:“这都是贫穷逼的。”于令仪问他需要什么,那人回答说:“有一万钱就足够买食物和衣服了。”于是,令仪按照他所要求的数目给了他钱。小偷刚刚离去,于令仪又把他喊了回来,小偷不禁惊恐万分。于令仪对他说:“你非常穷困,晚上如果背着一万钱回家去,恐怕巡逻的人看到了,会盘问你。”所以直到天亮才让他走。小偷感到万分惭愧,后来终于成为良民。邻居们都称赞令仪是个好人。于令仪在子侄中选择了优秀的人,办了学校,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。于令仪的儿子及侄子于杰效,陆续考中进士,他家成为曹州南部的一个名门望族。
于令仪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感化了邻居的儿子,使邻居的儿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,因此,最终成为良民。邻居的儿子虽然做了不光彩的事,但是他还是值得表扬的,因为他能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并且能够改过自新,比起那些为非作歹而又执迷不悟的恶人,他还是好样的。
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”,关键是在犯了错误的情况下,采取何种态度来应对。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能努力改正,那么大家都会原谅他之前的罪行,并为他能够改过自新感到欣慰。如果犯了错误还不承认,更没有悔改之心,那只能使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“才敏过人,未足贵也;博辩过人,未足贵也;勇决过人,未足贵也。君子之所贵者,迁善惧其不及,改过恐其有余。”这句话非常直观明了地指出了改过自新的重要性,就连聪明的才智、雄辩的口才、惊人的勇气等优良品质跟它相比都黯然失色。“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”,只有加强改过自新的修养,才能使自己在心志、行为等方面日臻完善,从而走向成功。
张知常在上庠日,家以金十两附致于公。同舍生因公之出,发箧而取之。学官集同舍检索,因得其金。公不认,曰:“非吾金也。”同舍生至夜袖以还公,公知其贫,以半遗之。前辈谓公遗人以金,人所能也;仓卒得金不认,人所不能也。
张知常在学堂上学的时候,家人托别人给他带来十两金子。与他同住一个宿舍的一位同学趁张知常不在的时候,打开张知常的箧子,偷走了金子。学堂的官吏将宿舍的人集中起来进行搜查,因此找到了张知常丢失的金子。张知常却不承认,说:“这不是我的金子。”夜里,同宿舍的那个人把金子藏在衣袖里还给了张知常。张知常知道他非常贫困,送了一半金子给他。前辈们都说,张知常送给人金子,这是人们能够做到的;可是在仓促之中得到金子却不出来认领,这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。
张知常具有一颗仁爱之心,看到偷走他金子的那位同学生活贫困,就将一半金子送给对方。他更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,为别人的利益着想的典范。为了让那位同学保住面子,在查出盗贼的时候,面对那么多人,如果他认领了金子,那么偷盗金子的那位同学以后将在人前抬不起头来,无法做人。因此,张知常当机立断,果断地做出决定,一口咬定那金子不是自己的,从而避免了双方的尴尬。
当我们处于一些比较关键的时刻,也要像张知常那样,当机立断,做出决定。比如,当我们遇到火灾、突发病情、有人溺水等情况的时候,就要当机立断,做出相应的决策并付诸行动,从而化解险情。另外,在其他一些重大时刻,比如选择高校、选择配偶、选择职业等方面,我们必然要经过一番考察、对比,深思熟虑以后才能做出决策,因为这些方面与我们日后的发展和人生走向有着直接的关系。但是,我们也不能因此而优柔寡断、患得患失,应该在做了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当机立断,以免错失机遇,后悔一生。
丁晋公虽险诈,亦有长者之言。仁庙尝怒一朝士,再三语及公,不答。上作色曰:“叵耐,问辄不应。”谓徐奏曰:“雷霆之下,更有一言,则齑粉矣。”上重答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