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来,福临能继承皇位,也有多尔衮的功劳。毕竟,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,他毅然支持了福临。然而,在他死后,已成为顺治皇帝的福临,却对他掘墓鞭尸、焚骨扬灰,而且不准任何人上坟祭扫——这是对死人最严酷的刑罚,目的是让其下辈子不能投胎转世,让其永世不得翻身。
顺治皇帝福临为什么要这样做?他和多尔衮之间到底有多深的仇怨?这要从顺治即位后说起——
崇德八年(1643)八月二十六日,顺治皇帝福临在沈阳即位。作为满洲人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,天下归属在福临名下,但福临却掌握在多尔衮手中。多尔衮在经过一番经营后,从“叔父摄政王”变成了“皇叔父摄政王”,再到后来的“皇父摄政王”,距离真正的“九五至尊”称号,仅一步之遥。
大权独揽的多尔衮,开始排除异己,首先清除的是另一位摄政王济尔哈朗。入关后的济尔哈朗,基本不过问国家大事,甚至还沉溺于享乐中。但这不仅没让多尔衮放心,反倒让多尔衮抓住了把柄——多尔衮为了让自己的亲弟弟多铎做辅政王,给济尔哈朗安了一个“王府规格超标”的罪名,强行把济尔哈朗的摄政王爵位给剥夺了。过了一年,多尔衮又把与他争夺皇位的豪格定了罪,豪格最后死在了牢狱之中。
随着权力的迅速增长,多尔衮愈发霸道专横,颐指气使,生活穷奢极欲。他的妻妾究竟有多少,难以统计,有名分可查的至少有10个妃子。而且,多尔衮还曾逼迫朝鲜送公主来成婚,公主送来了,他玩弄一番之后,又嫌其不美,让朝鲜再选美女,搞得朝鲜国内鸡犬不宁。
而身为天子的顺治皇帝则战战兢兢,仰人鼻息,任人摆布。尽管如此,顺治皇帝在年纪尚幼时,就表现出一个帝王应有的气质和不可冒犯的尊严,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,越发明显。
史料曾记载了他登基前的一件小事。当时,迎接他前往笃恭殿举行登基大典的仪仗队,正要整装待发的时候,他的乳母提出要与他一起乘坐仅供皇帝专用的辇车。这个表面放肆的要求,其实是乳母觉得他年纪太小,为他担心。但顺治皇帝却坚持一个人乘坐,他认为,这辆看似普通的辇车,代表了一个皇帝的尊严,没有人可以与皇帝平起平坐。由此可见,顺治皇帝的成熟俨然超过了他的实际年龄。
试想,自小便认为皇权尊严至高无上的顺治皇帝,对于多尔衮的妄自尊大、蛮横专权,怎能不心生忌恨?
关于多尔衮的狂妄自大,《中国史稿》中曾有这样的记载:“随着权势的急剧膨胀,多尔衮对顺治的表面尊崇也无影无踪。顺治四年(1647),他以体有风疾,跪拜不便为由,对顺治帝不再行跪拜礼。”
而《清史稿》中也有相应的记载:“四年十二月,王以风疾不胜跪拜,从诸王大臣议,独贺正旦上前行礼,他悉免。”
顺治七年(1650)十一月,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在古北口外围猎,不慎坠马受伤,于十二月初九去世,年仅三十九岁。噩耗传到京城,顺治皇帝下诏,举行国丧。次年正月,顺治皇帝亲政,一个月后,他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了多尔衮的十大罪状。没收了多尔衮的家产,罢免剥夺了多尔衮的爵位和奖赏,并诛杀追随多尔衮的党羽。接着,又掘开多尔衮的陵墓,割下其头颅,用棍子和皮鞭抽打蹂躏后,抛置于荒野。
关于这一段“鞭尸”之说,来自于当时在北京居住过的两名外国传教士,他们回国后,写了一本书名叫《鞑靼战记》,书中记载说:“顺治帝福临命令毁掉阿玛王(多尔衮)华丽的陵墓,把尸体挖出来,用棍子打,又用鞭子抽,最后砍掉脑袋,暴尸示众,多尔衮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。”
无论《鞑靼战记》的记录是否完全属实,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——多尔衮的陵墓确实是被毁坏了多次。
另外,顺治皇帝当时也曾下旨,任何人不得为多尔衮扫墓祭祀,让其不得享血食,这算是封建时代最为严厉的惩罚了。致使此后的一百多年间,无人敢论及多尔衮,直到乾隆四十三年,乾隆皇帝为多尔衮“平反”,多尔衮的五世孙淳颖继承了睿亲王爵位。
而关于多尔衮摄政七年后,突然去世的确切死因,官方的史书记载却很含糊。多尔衮死时,正值壮年,一个长年驰骋沙场的壮年男子,怎么会在围猎时,不慎坠马就命丧黄泉了呢?到底是什么导致他的英年早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