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济宁KTV招聘网 > 济宁热点资讯 > 济宁励志/美文 >  康熙七年 十一月的一天,康熙皇帝让杨光先和比利时传

康熙七年 十一月的一天,康熙皇帝让杨光先和比利时传

2022-12-05 12:22:27 发布 浏览 816 次

康熙七年(1668)十一月的一天,康熙皇帝让杨光先和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,一同参加了御前会议。康熙皇帝让二人分别拿出证据,来证明旧历和新历哪一个更好。

杨光先拿不出证据。而南怀仁却胸有成竹,说,请皇上摆出两个日晷(用日影来测定时刻的仪器),让杨监正和我分别算出明天正午日晷投影的位置,看看谁的准确。

康熙皇帝认可了,让礼部尚书等人到时当场验视。次日,礼部尚书带领众官员到达午门,等待验证。

杨光先本来不懂历算,推算节令要依靠别人。这时候虽然标出了一个投影的位置,但心里根本没有把握,南怀仁懂得代数、几何,因此很镇静。

到了正午时分,日晷果然准确无误地投影在南怀仁标明的位置上。而杨光先推算的却差得很远。杨光先看到这个情况,十分尴尬,却不服气,口称:“宁可无好历法,也不可使大清国有洋人!”

南怀仁不慌不忙地说,今天是冬至,投影应该在二百四十度这个位置上。继而又问杨光先,今年应该是十二月闰月,可是按您的历法,却在明年一月。除此之外,您还把明年算成两个春分,两个秋分,不知是何道理。

南怀仁滔滔不绝地讲着,前来验视的官员,包括杨光先,个个呆若木鸡,不知如何回答。康熙皇帝很感慨,大清王朝这么多大小官员,难道都不懂历法推算?至此,他决定采用新历法,还下令钦天监的官员学习新历法。

其实,康熙皇帝下令让钦天监官员学习之前,自己已经开始学习了。他把南怀仁请到宫里,详细地询问西方科学。南怀仁每天到宫里,用满语和汉语给康熙皇帝讲解天文学、几何学和静力学。

康熙皇帝研究了欧几里得几何和阿基米德定律,还学会了使用一些主要的天文学仪器和数学仪器。后来,每逢行军打仗,康熙皇帝都让侍卫随身背着一些仪器,以便随时测量太阳子午线的高度,和周围地形地物的高度和方位。

康熙皇帝还组织编纂了一本《数学精蕴》。这部书集中了当时中国和外国数学的代表作,成为清朝最重要的数学著作。有一次,康熙皇帝到南方巡视,有人把数学家、天文学家梅文鼎的一部数学著作献给康熙。两天以后,康熙皇帝对献书的人说:这本书写得很细致,议论也公平,朕要带回宫里去仔细研究。

后来,康熙皇帝再次南巡,就指名要见梅文鼎。梅文鼎当时已经年逾七十,被请上龙舟,连续三天,从早到晚和康熙一起研究数学。梅文鼎辞别的时候,康熙皇帝依依不舍,说朕留心天文历算,像您这样有学问的人,实在太少了。可惜您年纪太大了,不然朕一定把您留在身边,早晚向您请教。说罢,又提笔当场写下“积学参微”四个大字,赐予梅文鼎。

次年,康熙皇帝把梅文鼎的孙子梅瑴成召到北京,留在自己身边学数学。过了几年,康熙皇帝又编纂了介绍音律知识的《律吕正义》,书刚印好,康熙皇帝就拿出一部叫给梅瑴成说,你祖父学识渊博,把这部书寄给他,让他看看,能指出错处就更好了。

梅瑴成出生在数学世家,本来就有家学的底子,再经康熙皇帝指点,学问长进很快。康熙皇帝亲自把从传教士那里学来的代数“借根法”传授给他。

虽然,康熙皇帝推崇西方先进的天文、历法、数学,但是又决不墨守成规。每到一个节令的头一天,只要有条件,他都拿日晷亲自验证。那次历法之争过去四十多年以后,到了康熙五十年(1711)夏至午时三刻,康熙皇帝亲自验看日晷投影,发现了误差。他对周围人说:西方历法大致准确,但时间久了也不能没有差错。你们看,今年夏至按西方历法应该是午时三刻,实际是午时三刻九分,再过几十年就会差得更多了。

康熙皇帝对待科学和科学家,能高度重视并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,这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是很少见的。在康熙年间,中国的科学技术有了一些发展,出现了一批有成就的人才。正因如此,在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中,经济得到了很好的恢复,清朝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辽阔、人口众多、经济富庶的国家。康熙在位期间,除了继续采取轻徭薄赋、与民生息的政策之外,康熙认为“家给人足,而后世济”,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充分展现了其圣明的一面。而清朝正史的史料中,还有一个对他普遍的评价,那就是“宽容”。

《清史稿》中,曾记载了这样一个例子:有大臣认为,在征粮食的时候,如果不去控制火耗,就会给官员贪污提供便利。康熙回答说,官员们的俸禄本来就比较微薄,适当地给他们一些捞外快的机会,对那些工作努力的官员,也是一种补偿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